首页

国产调教视频优美之家

时间:2025-05-23 20:47:01 作者:中国证监会:新规实施两年多已完成242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 浏览量:78538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再破3000万标箱

  同比增长近14%,货物结构持续优化

  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11月27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今年以来,深圳港紧抓全球经贸复苏及国际航运市场回暖机遇,集装箱吞吐量保持高位运行,经营业绩持续向好。近日,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继2022年后再次突破3000万标箱。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3.7%,重箱比例连续3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货物结构持续优化,实现“量质齐飞”。

  内外循环互促,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深圳港为外贸大港,集装箱吞吐量与外贸形势高度相关。从2024年二季度起,欧美国家进入补库存阶段,外贸订单大增,出口至亚洲、北美洲、欧洲等国家外贸保持两位数增长。深圳港紧抓全球经贸复苏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持续推动拓展国际中转集拼、整船换装业务,加密全球航线布局,同步提升港口作业效率、通关效率,保障海运出口渠道高效畅通。1-10月,深圳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2557万标箱,增速达13%。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新增17条、累计达到265条。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港“新三样”出口表现更是亮眼,根据海关数据,1-10月,深圳港“新三样”出口货量同比增长52.7%。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创下历史新高,坐稳全国“第一方阵”,深圳港敏锐把握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趋势,助推企业扬帆“出海”,共新增6条“点到点”跨境电商海运快线,常态化运营30条。

  外贸表现可圈可点的同时,深圳港内贸也在发力补强。1-10月,深圳港内贸箱占总箱量比例为7.6%,为近5年新高。深圳港全面深化与中远海控旗下泛亚航运合作,通过“散改集”提升内贸和近洋航运物流规模。

  大铲湾港区开通“大铲湾—中山”等内外贸同船运输航线,进一步拓宽深圳西部港区货物进出口路径。1-10月,大铲湾港区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1.5%,强势拉动全港内贸增长。

  巩固外贸基本盘、打造外贸新增长极、畅通内循环,深圳港通过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内外市场联通,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内陆港”+“组合港”,高效促进物流要素流通

  今年8月,首趟“渝深港图定班列”满载汽配、电子产品等货物,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出,实现成渝货物2天至盐田、3天抵香港。重庆团结村站这一内陆港的挂牌运营,为成渝地区外贸企业提供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加稳定可靠的绿色低碳出海通道。11月,该线路成功入选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

  深圳港持续加强内陆港建设布局,通过海铁联运方式将内陆港货源运至深圳港出口,相当于把国际大港直接搬到内陆客户“家门口”。1-10月,深圳港新增挂牌运营4个内陆港,累计挂牌运营19个内陆港,开通海铁联运线路33条,服务覆盖大湾区、西南及华中地区。11月14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深圳首次获批内陆港启运港退税政策,启运港由原来只覆盖海港扩大至江西省赣州国际陆港、湖南省株洲陆港、重庆市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重庆市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鱼嘴铁路货运站、重庆市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5个内陆港。这意味着内陆的外贸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申报周期可压缩50%以上,有效提升了企业资金周转率,将促使更多外贸出口企业选择深圳港作为其出口海运通道。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港通过“大湾区组合港”模式,深圳枢纽港和湾区内地支线港海关之间实行信息互认,外贸集装箱可在企业当地办理报关、交还箱和通关查验手续,实现港口之间的一体化运作。1-10月,深圳港新增6条组合港航线,累计开通43条组合港航线,覆盖广东省内佛山、中山等11个城市。深圳枢纽港265条国际航线资源与沿珠江内河码头的制造业货源,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大港重器”加速建设,港口能级和服务能力持续跃升

  深圳港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也在全面加速推进中。11月17日,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码头取得重要进展,首批5台全球最大自动化双小车岸桥顺利上岸,为盐田港区东作业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一期工程码头将新建3个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300万标箱,建成后将纳入盐田港区统筹经营。东作业区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化码头建设,以智能化、自动化码头建设为契机,推进网络安全体系、云服务数据中心和云端容灾系统、5G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智慧港口建设做好支撑保障。盐田港东作业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盐田港区未来多艘超大型船舶同时靠泊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的经营规模,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华南地区不断增长的集装箱吞吐量需求。

  深圳港还在加快建设全国LNG接卸基地、储备基地、供应基地和销售中心,推动建设亚洲LNG加注中心,提升对LNG动力国际船舶吸引力,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从保障海运出口渠道高效畅通,助力企业扬帆出海,到“内陆港”与“组合港”模式的创新实践,再到基础设施的全面加速建设,深圳港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深圳港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深化与国内外港口的合作与交流,共建共治规范化、数字化、绿色化、全球化的港航供应链生态体系,为加速构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又一能源“虎”被查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锦林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云南省以标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在全国率先发布《电力交易用户绿色用电溯源方法》,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追溯用电企业电力来源,累计溯源绿色电量2645亿千瓦时,进一步促进了绿色电力供应和消费;发布《亚洲象野外救助技术规程》《滇金丝猴饲养繁育技术规范》《绿孔雀检疫技术规范》等20项野生动物保护地方标准;发布《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等7项地方标准;发布《餐饮节约实施指南》等8项地方标准。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协商议政

2023年,由郭基煇牵头,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开展了第六次《香港青年大湾区发展指数》调研。郭基煇在调研中发现,虽然目前两地学业和就业的整体生态系统尚未完善,但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升学、进修、就业发展的意愿处于明显上升趋势。

安徽“真金白银”支持光储产业发展

汕头濠江区则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绿化美化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党建“叶脉工程”,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发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户”三级联动组织体系优势,引导党员带领身边群众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见美国外交官员

走向大西南》是广电总局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重点剧目,也是中宣部、广电总局“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今年8月23日至9月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该剧集中展现了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同志率部胜利完成解放大西南、改造大西南和建设大西南的历史使命,推动西南地区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历程。

最高法:贯彻从“治罪”到“治理”理念 促进森林生态有效修复

廖小宁,男,汉族,1968年7月生,四川仁寿人,省委党校在职大学学历。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